第(2/3)页 也就和眼前这个少年所提出的,设立农科,加以重赏的观念,不谋而合。 听到顾长生的分析。 少年的眼睛都亮了。 他只想过。 通过设立农科,加大封赏的方法。 来让民间的百姓们,能够提高积极性,去培养出产量更高的良种来。 但,没想到。 顾长生的想法,比他更夸张。 连修行者的力量,都想要借用。 这就是无双国士的格局吗? 张骞的心中满是震撼与敬佩。 而顾长生则是有些懵。 他没想到,眼前这个看似憨厚,与其说是儒生,倒更像是农家少年的小兄弟,居然有着这么一个霸气的名字。 但,不得不说。 这个名字,加上张骞之前提出的,在顾长生看来,堪称超过一个时代的理念构想。 让顾长生觉得。 这孩子,说不定和白任一样,都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物。 而就在顾长生同张骞交谈的时候。 远处,那些之前对张骞的理念,颇为轻视的儒生们,也都注意到了角落里的二人,眼神,都是变得不一样了起来。 若是张骞一个人提出这套理念的话。 他们根本不会当回事。 但,若是加上一个顾长生,那情况就不一样了。 毕竟。 顾长生上一个,与之交谈甚欢的人,名字叫做白任。 正是在顾长生的指引下,这一位卡在瓶颈期的,清水书院首席,成功领悟了自己的儒道本意,踏入到了明意境,用白任自己的话来说。 顾长生那一席话。 让他省却了至少十余年的迷惘。 这其中有无白任出于感激顾长生,想要为顾长生扬名的心理,掺杂了夸张的水分,无人知晓。 但,所有人都看到。 顾长生后来赠给白任的那一句格言,可是引动了天地异象呼唤到了天地元力灌体,直接让顾长生自己都是凝聚出来了浩然正气,儒道晋品。 这一点。 做不得假。 “难不成,张骞这小子提出的想法,真的有可行之处?” 有人开口,这是一个颇有几分阴柔气质的青年,穿的很是华贵,虽然神态很是淡然。 但言谈举止之间,总有着一种难以遮掩的傲意。 他名为华路,和张骞同出自南康府的大县之一,名为华安县。 并且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