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三章 西洱河之战(一)-《拐走杨玉环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一面派人向朝廷奏报:已大胜攻至南诏都城,南诏已服,请求准予班师回京,留李宓为剑南道留后,防止敌军反扑。

    杨国忠就这样把李宓给卖了。

    李宓自己策马来到前方,见李九州亦在,便下马,看着南诏大军秣兵历马,直叹气。

    李九州好奇,问道:“李御史为何叹气。”

    李宓尚自长叹不已,说道:“南诏受圣朝册封,称臣纳贡,不违不悖,岂有风云突变之理?自古征战无情,知交对垒,弟兄仇杀,血染沙场,天理良心何在!”

    素闻李宓和南诏国王阁罗凤关系很好,这场战争,他也知道是大唐不对在先。

    李九州于是安慰他:“为将者当禀忠于国,如今君命难违,纵然洞悉事态原委,也无回天之力,李御史何苦伤精费神!”

    李宓一奇,“你怎知此中缘由?”

    李九州方觉失言,自己年纪轻轻,之前久在长安,又怎会知道这场天宝战争其中的缘由。

    李九州嘴唇张了又张,将“我是个穿越者”这句话硬生生咽了回去。

    李宓见他不说话,便找了个话题:“久闻李将军乃药师后人,先前所见,果是勇猛,真不愧是将门虎子。”

    “不敢当,李御史才是为国尽忠。”

    李九州并没有恭维他。

    两年后,皇帝会再命李宓与何履光带兵十余万征伐南诏。

    他的五个儿子也会在征南大军之列。

    李宓最后的结局,是兵败,和五个儿子一起投洱海殉国,死得忠义。

    而李宓两年后的兵败,是唐王朝“第一次”败给南诏,即便死了,却还要遭受世人的唾骂。

    当然,这些只有李九州知道。

    一想到这些,李九州不禁有些同情李宓,咬牙忍泪。

    李宓还道他是因为知道这是一场无端的战事而难过,反倒安慰起他来。

    /116/116079/29155157.html


    第(3/3)页